从初赛的激烈突围到决赛的荣耀绽放,我校学子在10月25日举办的“2025首届唐城杯上海高校丝路电商技能大赛”总决赛中一路披荆斩棘,最终从上海30余所高校的121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6支队伍成功晋级总决赛(上海48支决赛队伍),收获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和2个优秀指导教师奖。
初赛备战:从零起步,集体打磨实战功底
早在大赛初赛阶段,学校便以“实战为先”为导向,从暑假起开启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系统性备赛工作。由王宇翔、王佳丽、杨顺、胡颖四位老师组成的指导团队,率先梳理出10余个核心国家的电商政策、消费偏好、物流规则等关键知识,夯实学生理论基础。为让学生快速适应竞赛节奏,指导团队还组织多次全流程集体训练:从跨境电商市场分析、跨境电商选品刊登、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出口订单处理、客户服务、海外推广、跨境电商运营决策;进口贸易洽谈签约、进口贸易海运报关报检、提货与仓储、国内店铺运营等操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对标竞赛标准。

9月27日,同学们用时6小时顺利完成了线上初赛的出口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模块和进口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模块的技能实战赛。报名的7支队伍中6支队伍顺利晋级,成为晋级决赛数量最多的高职院校之一。

决赛冲刺:奇思妙想,破解多重赛场难题
此次的决赛采用项目路演形式,参赛团队需结合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实际需求,围绕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的实践要求,自主设计参赛项目。项目内容要求立足技能创新,体现积极正向的价值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决赛难度大幅升级——不仅要求团队完成“丝路电商全链路操作及运营”策划,还需应对选品矛盾、市场需求多变、如何更高效处理客户矛盾、甚至对于地球环保等全新挑战。
在半个月的决赛备赛过程中,师生们常常备战到深夜,身心都经历着高强度的考验,但是没有一支队伍想要退出这个比赛。面对如“如何精准匹配中东市场服饰需求”、“怎样优化东南亚跨境物流成本”等难题,大家围坐在一起反复讨论。指导老师们逐字逐句修改学生的项目策划书,不放过任何细节漏洞。
为精准把握丝路市场动态,师生引入AI工具预测消费趋势。爬取近半年丝路沿线国家电商数据,经模型筛选出“家居收纳用品”“民族风饰品”等潜力品类;老师牵头设计差异化商品组合,针对中亚“高性价比家纺”优化包装与物流等进行分析指导。针对路演和答辩环节学生们反复演练和修改,都力争以最好的状态展示自己的方案。
经过一系列的精心准备,10月25日,王宇翔、王佳丽老师带队,6支队伍携优化后的项目策划方案赴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川路校区迎接挑战。
最终,王宇翔老师指导的“简单小露一手”团队和“好好理解理解”团队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王佳丽老师指导的“去拿个首届的奖吧”团队和“和平精英F4”团队也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杨顺老师和胡颖老师分别指导的“暴富集团”团队和“hello world”团队荣获优胜奖。决赛的前16强队伍中我们工商外学子占据四分之一,这是属于我们工商外学子的共同的荣誉!

荣誉背后:以赛促教,助力人才成长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参赛师生数月努力的肯定,更是学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教学理念的生动实践。“老带新”的组队模式让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锤炼,也让低年级学生提前接触行业实战。
未来,学院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将备赛过程中积累的实战案例融入专业课程,并持续推广“师生协同、老带新”的培养模式,为更多学生搭建技能提升的平台,助力他们成长为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